七夕刚过,朋友圈的“狗粮”还没消化完,一条短视频却让全网炸开了锅一位女生晒出男友送的七夕礼物——52元红包和一条二手饰品,配文“七夕分手,终于解脱了”短短几小时,评论区涌入数万条留言,有人骂她“拜金”,也有人力挺她“分手分得好”。
与此同时,另一条热搜也引发热议:男生抱怨女友索要万元奢侈品包,直言“不送就是不爱”。一时间,七夕礼物该不该用价格衡量冲上微博热搜,阅读量突破8亿,评论区吵翻了天。

礼物价格,真的能衡量爱情吗? 支持派:礼物是诚意的试金 “连钱都不舍得花,谈什么真心?穷和敷衍是两回事!”一位网友的评论获得高赞 在支持者看来,礼物不仅是物质,更是态度的体现节日送礼是基本的仪式感,而“廉价礼物”背后,折射出的是对方的敷衍和不重视。
“学生党送手工礼物可以理解,但工作几年还送52元红包,真的说不过去”一位女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,“去年七夕,男友送了我一条淘宝爆款项链,今年我直接提了分手不是嫌便宜,而是觉得他根本没用心”反对派:爱情不是交易,真心比价格重要
“跟风攀比毁了爱情,真心比价格重要100倍!”另一派网友则认为,用礼物价格衡量爱情,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化的表现“学生时代,男友送了我一本手写的情书,虽然不值钱,但我珍藏至今”一位网友回忆道,“现在很多人把爱情变成了交易,节日成了‘送礼KPI’,真的很可悲。
” 更有男生吐槽:“女友非要我送万元包包,我月薪才8000,这不是逼我借钱吗?难道不送就是不爱?” 中立派:问题不在礼物,而在沟通 “用礼物试探对方,本质是对感情不自信”一位情感博主指出,很多情侣的矛盾并非源于礼物本身,而是双方对节日的期待值不同。
“提前沟通很重要比如我男友收入不高,我们就约定节日互送手工礼物,既省钱又有心意”一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验,“爱情是两个人的事,没必要被外界的标准绑架”

礼物争议背后的社会现象 1. 消费主义裹挟下的情感焦虑 七夕、情人节、520……每逢节日,商家铺天盖地的营销让人应接不暇“不送礼就是不爱”“限量款才是真爱”等口号,无形中加剧了情感焦虑“节日被消费主义绑架,爱情也被物化了。
”一位网友感叹道,“很多人不是为了过节而过节,而是为了‘晒’而过节”2. 性别对立的激化 在评论区,不少言论转向了性别攻击女生被贴上“拜金”“物质”的标签,男生则被指责“抠门”“敷衍” “为什么总是女生要求礼物,男生就不能收礼物吗?”一位男生反问,“爱情是双向奔赴,不是单方面付出。
”3. 代际观念冲突 老一辈人认为“务实过日更重要”,而年轻人则更追求“情绪价值” “我妈总说,礼物不重要,重要的是对方的人品”一位90后女生坦言,“但我就是觉得,节日需要一点仪式感,不然生活太无趣了” 礼物是爱情的加分项,但不是必选项 礼物可以是爱情的调味剂,但绝不是衡量真爱的唯一标准。
与其纠结礼物的价格,不如多花点时间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毕竟,爱情的本质是相互理解与包容,而不是一场关于“钱”的较量 你怎么看?七夕礼物该不该用价格衡量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!